2017年6月8日下午,我作為遠通公司的代表,參加中交二公局第一屆商務英語大賽,獲得了第7名,雖遺憾地與獎項擦肩而過,但我很有收獲。而更多的收獲,是在遠通公司越南高嶺橋項目工作的一年,這一年來,隨著這座橫跨湄公河的大橋一步步成型,我也在不斷地成長。成長的這一年,便是我的“湄公河行動”……
馬虎不得的郵件和信件
“你有郵箱嗎?” “有,QQ郵箱,地址是xxxx?!?“好的,有事我給你發郵件。”到項目后開始工作的第一天,與監理和分包商接觸時都會有這樣的對話。從此,QQ郵箱就像解開了封印一樣,釋放出巨大的能量。因為高嶺橋項目是一個國際性項目,所以在工作中,承包商與業主、監理、分包商以及聯營體內部之間的聯系和交流,大都是通過郵件和信件,而主導語言則是英語與越南語。
作為英文翻譯人員,面對鋪天蓋地的郵件與信件,看懂英文版是最基本的要求,經過長時間的堅持,閱讀信件對我來說,基本沒有什么障礙了,只是有時還需要查一下專有名詞。寫英文郵件和信件則是一項挑戰,相關業務部門用中文擬好信件,都需要翻譯成英文和越南語后才能發出去,這項工作就要靠翻譯來完成。由于郵件與信件可能包含技術、合同、試驗等相關內容,所以一封郵件或信件的翻譯有時會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。尤其是對于我這樣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,由于對項目的認識還不深入,翻譯起來比較吃力,而郵件和信件的翻譯又講究時效性,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壓力非常大。后來通過請教項目上的搞翻譯的同事,大量閱讀與各方往來的郵件和信件、規范、施工方案等,我的詞匯量慢慢積累,對英語的語言習慣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。這樣,經過半年多的適應,慢慢地,我翻譯的效率越來越高,做起來也沒有當初那么棘手了。
翻譯好的信件要通過郵件發送到相應的單位,盡管我們項目有專門的翻譯做信件收發工作,但在需要的時候我也會參與這項工作。負責這項工作的胡姐反復叮嚀,發信時一定要多檢查,郵箱信件點擊發送容易,但是發出去就是覆水難收,就代表了項目部的官方意見,馬虎不得。剛開始的時候,我總是很忐忑,生怕一個不小心發錯對象或者發錯內容,總是要多檢查幾遍,反復確認,確保無誤后才敢發送出去。就這也難免會漏掉一些重要的收件人,有時還因此受到監理的批評。后來隨著對工作的了解越來越多,對各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掌握的更加清楚,發信的失誤率才大大降低。我深深體會到:工作無小事,凡事要細心。
聽不懂的技術會議
項目監理每周都會召開一次技術會議,討論跟技術、現場施工、安全等有關的問題,承包商和分包商都要參加,有時業主也會參加,會后還要求我們整理會議紀要。對于這種專業性的會議,對翻譯的考驗是相當大的,所以去參加技術會議之前我都會翻看上期的會議紀要,認真研讀每一條內容,設想監理會提到的問題,再向技術部與工程部同事請教。盡管提前做了準備,可是會議上有些內容還是會聽不懂,跟不上,也記不全,只好會后再去詢問。在我萬分苦惱的時候,項目的翻譯胡姐教給我她的秘密武器——手機錄音,會上沒記到的,會后回去仔細聽,根據錄音整理會議紀要。這個方法讓我備受鼓舞,以后依樣畫葫蘆,果然效果好多了。
參加會議前的準備工作有很多,包括平時的聽力訓練、記筆記訓練,熟悉規范、圖紙和方案,還要了解現場是實際進度、正在實施的工作。比如說現場正在安裝支架,那么就要對應到圖紙去,知道它大概是什么樣的?結構如何?然后看方案,了解它是怎么施工的?順序是什么?關鍵點在哪里?存在哪些安全隱患等等。有了這些前期準備,再去參加會議就感覺沒那么難了,翻譯也慢慢能跟上了。然而面對氛圍壓抑的技術會議,仍然會有不適應,因為沒有工程方面的現場經驗,對技術規范的理解也很粗淺,所以表達起來會有些蹩腳,反而工程師因為熟悉現場,熟悉規范,他們交流起來相對順暢一些。所以,對翻譯來說,要想完全聽懂技術會議,有太多的功課需要加強。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下去,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。
吃飯也成了一項挑戰
2017年春節,我被安排與項目3個同事一起留守項目部值班。正好駐地監理也留下來值班,我們的交集便多了些。
駐地監理,Mr. Vic,菲律賓人,很和藹的大叔。剛來項目跟他交流的時候,對他帶菲律賓口音的英語發音感覺到很不適應,很多次都是在他重復一遍后才聽懂所說的意思,后面隨著交流增多,才慢慢適應了他的口音。春節期間他跟我們一起吃飯,他對中國菜贊不絕口,便問我是怎么做的。這個真的難到我了,我自己都不清楚是怎么做的,更別說用英語解釋了。詳細問了我的同事之后,我跟他大概講了一下怎么做,需要什么材料、調料等,他似乎也聽懂了。有一天,他突然提議要跟我們一起去買菜,然后回來給我們露兩手,買調料的過程中,他問,“do you have fish source?”,我猜他指的是魚露,于是便去買了魚露,最后證明我沒有猜錯。回到項目部準備做菜了,他又問,“do you have MSG?”,我當時徹底懵了,這是什么東西?趕快去查詞,才知道原來是指味精。平時我們說的多的就是鹽、醋、醬油這些調料,味精很少提及,沒有想到他會問到這個,更沒想到他也吃這個!
吃飯本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了,沒想到對我卻成了一項挑戰,這讓我意識到作為英文翻譯不僅要熟練掌握工程相關英語,而且不能忽視生活英語的學習,這樣我們的溝通能力才會更加全面。
海外項目真的是鍛煉人的地方,英文的大量使用倒逼著自己不斷地去學習,去積累,去跟人交流,即使犯錯,也要大膽說出來。就這樣,在犯錯中跌倒,在糾錯中爬起,如此往復,不僅英語表達能力提升了,而且自己的意志也更加堅定了。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,在海外多多見識,不斷提升自己,after all, what doesn’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。
(丁成林)